梵宇寺|四川成都·中国青年旅行社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提供最新成都旅游,成都旅游线路,成都旅游价格报价,成都旅游景点,成都旅游费用,成都旅游报价,成都旅游注意事项,成都旅游指南,成都旅游攻略,成都机票预订,成都酒店宾馆预订服务,成都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峨眉山旅游,青城山旅游,都江堰旅游,熊猫旅游.

| 四川旅游景点攻略 | 四川旅游线路 | 川人出省线路 | 海外旅游线路 | 会议与拓展 | 宾馆酒店 |

| 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合同样本 | 在线预订 | 公司账号 | 留言板 | 站点导航 | 分部管理
  九寨沟 | 黄龙 | 峨眉山 | 乐山大佛 | 海螺沟 | 青城山 | 都江堰 | 西岭雪山 | 长江三峡 | 四姑娘山 | 稻城 | 西藏 | 成都旅游 | 四川旅游
您的位置  :  山西省  >>  太原  >>  清徐  >>   梵宇寺
梵宇寺
梵宇寺 相关景点
+更多

 



  在清徐县的西北部,有一座龙林山,山青水秀,松柏长青,怀中拥抱着千年古刹梵宇寺,坡上坐着唐代文殊石塔,峰顶矗立着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风光旖旎,景色迷人,一年四季,闰景如画,是优美的浏览和避暑胜地。

景区相关资料

一、概述
  龙林山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城西北,白石沟中段,地理位置北纬37°41′,东经112°18′。距清徐县城10公里,首都北京567公里。在雄伟磅礴的吕梁山系里,只是一颗靓丽璀璨的明珠,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5公里,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1387米,最底998米,山高389米,属低山类属。


   千年古刹梵宇寺座落在龙林山中部,周围是2600多亩天然柏松混交矮化林和600多亩侧柏人工林,把山峦妆扮得十分靓丽,当你身入其间,便会看到绿色和林海,其间分布着寺院、白塔、亭台、池塘,听到各种鸟儿婉转地歌唱。这里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较寒而少雪,春季干旱而有风,夏季较热,但没有高温酷暑,雨季集中,秋季短暂而天高气爽。年平均气温6.5℃~9℃,一月平均气温-7.2℃,夏季平均气温19.5℃~22.3℃,无霜期150~165天。年降水500~600毫米。在酷暑季节,这里是天然的避暑胜地。这里有个龙池洞一年四季不停地流着天然矿泉水,水中的微量无素锶的含量,为平常水的15倍,长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寿。
  山的四周被白石沟、石窖沟、东梁岩沟、羊    岩沟包围着,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景观,也是防止森林炎灾的天估隔离带。在山沟两旁散着西石窖、东石窖、涧沟、碾底、东圪台头、西圪台头等六个村庄,村民们经管着葡萄园、杏园、桃园、苹果园以及核桃、红枣、柿子、山楂、香椿等果木和蔬菜,游客在不同季节前来,都可以看到果园景观,品尝到当地土特产。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里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前沿陈地,清太徐县政府在这是驻扎,龙林山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和蒋阎政权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特别是有许多热血青年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不忘过去,继往开来,中共清徐县委和清徐县人民政府,不仅把这里列为风景名胜区,并命为受国主义教育基地。
  综观龙林山的景物分布,形成了以梵宇寺为中心的三环格局,以天然柏松林为内环景观,以村庄果园为外环景观。

二、龙林山的传说
  在清徐县的西北部,有一座龙林山,山青水秀,松柏长青,怀中拥抱着千年古刹梵宇寺,坡上坐着唐代文殊石塔,峰顶矗立着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风光旖旎,景色迷人,一年四季,闰景如画,是优美的浏览和避暑胜地。那么,这里为什么叫成龙林山呢?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文殊在五台山传教,当时,五台山不是如今的样子,五峰耸立,气候恶劣,冬季滴水成冰,春季飞沙走石,夏季酷暑难当,庄稼经常颗粒无收,老百姓唉声叹气。文殊菩萨看到此情此景,下决心要改变这种气候。他便化作一个老者,前往东海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因为他知道有了这块石头,恶劣气候会立刻扭转。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看到龙宫外果然放着那块歇龙石,未到跟前,已感到有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着进了龙宫,见了龙王,他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供。因为它是费了几百年工夫,从深海底部打捞上来的。它清凉异常,我儿子们工作回来,汗水淋淋,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他们回来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为了造福人间,特来求援的。
  老龙王估计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和尚是无法远走的,便放心地答应了他。文殊菩萨感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为成弹丸,他将石头塞进衣袖中,施礼告别,飘然而去。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正是烈日当空、寸草难生的盛夏。当文殊菩萨安顿好歇龙石后,五峰山立刻变得清凉无比。他在清凉造了一座寺庙,取名"清凉寺",便作为他的道场,山也随之而叫作清凉山。
  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后,在外工作的小龙们回来了。不见了歇龙石,怒气冲天,当问清楚是五峰山的和尚取走了,便迅速追到五峰山大闹起来。气急败坏的小龙们用龙尾将五峰山的峰顶都打成了平台,到处寻找歇龙石。此时,文殊菩萨出现了,他告诉小龙们,歇龙石在秘魔岩内,你们去取吧,小龙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钻,小龙们刚钻进去,文殊菩萨一念咒语两岩便迅速合拢,将小龙们关在石缝中了。
  有一条小白龙非常聪明,他想,老和尚能运走歇龙石,他也一定能制服小龙的,他没有同史弟们钻入岩中,而是向西南逃走了,他边飞边感觉有追赶之声。来到梗阳上空一看,西北的山中有一片松柏林,闻着异香扑鼻,便一头冲下去,躲藏在林中,并将头深深地插进地中。停了一会儿,觉得委憋闷,便将头稍微抬了抬,觉得出气顺畅了。他怕文殊菩萨追来制服他,便一直藏在这里,日久天长,小龙便化为山脉了,人们叫他龙林山。当地方言将稍抬一下头为"圪抬头"。因小龙的头曾在那里稍微抬过,所以,龙头所在的村庄便叫成圪台了。龙液时间长了便形成一条涧水,因此,龙尾处村庄便是涧沟村。
  龙林山的这条龙,龙头所在的西北部,在东圪台头的东南面,龙身由南向北,再向东,到石窖村西再向南,龙尾在涧沟村北面。有的文人叫他为盘龙,有的文人叫他为卧龙。《清徐县地名志·圪台头》中说:"传说,此村后面的山脉似龙形,村庄位于龙的头部,故得名''''圪台头''''。"清代知县和羹在诗中说:"满河白石衬青松,乱山含岈隐卧龙。"这些记载都是叙述龙林山这条龙的。

 

三、龙林山为啥又叫成马名山
  在龙林山的西面有一座马鸣山,在枣坪村后上,后窖村以西,西沟村以东,水峪村以南,在马鸣山上有座普济寺,老百姓称基为四梁庙,现存残迹和四通石碑,碑上均称此山为马鸣山,明朝永乐大典称此山为马名山,山上有神龙祠,庙下有洞,洞中有小池,遇旱祈祷。此说法与现在的残迹是一致的。四通石碑均为清代碑,即雍正、乾隆、嘉庆碑,雍正碑上写着:"重修佛阁龙洞并廊房碑记。"与永乐大典记载是一致的。当地老百姓也称此山为马鸣山,军用地图上也明确标着马鸣山,清顺治《清源县志》与《清徐地名志》也是如是说。
  将马鸣山代替龙林山的是清光绪《清源乡志》,志中说:"马名山在城西十五里,其山陡峭,有小径若羊肠,游者蛇行而上,数百步及其巅。有范(梵)宇寺,寺外松柏成林,虬干奇形,莫可名状,然多拳曲不成材,故斧斤常不不及,殆山灵之呵护使然欤;相传汉文帝牧友情与此,有印驹城,遗迹尚存。"就是此段文字,便将马鸣山移至龙林山了。后世修志时,均依此说。
  近时,郭会生等马鸣山选石材,才又发现了普济寺遗址与石碑,在《清徐报》上发表文章,引起争论。后又拓梵宇寺石碑,研究永乐大典辑的《太原府志集全》,才愈来愈知基是张冠李戴了。

四、主要建筑以及附属建筑

  梵宇寺
  梵宇寺,俗称马鬣寺 ,是龙林山的主要建筑群落。它座落在龙林山的山坳里,弯腰沟(亦称碗窖沟)的沟掌上。整个建筑群落包括寺院、僧院、偏院、斋楼、龙林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回廊、龙池洞、卫生间,总建筑面积1218平方米。


   梵宇寺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即公元735年。住持重建的僧人是正新大师和怀壁大师。他们重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照壁、僧院等,占地约800平方米。
  第二次修缮于后唐长兴三年,即公元922年,主持修缮僧人是成明大师和全彻,修建了佛殿、僧堂、厨房等。
  第三次修建于后汉乾佑元年,即公元948年,住持僧人全彻大师,此次重建,主要是创建了观音殿。
  第四次重建于北汉天会元年,即公元957年,此次重修,主要是创建了罗汉堂三间,塑了罗汉像一十六尊,住持人还是全彻大师。
  第五次修建于天会八年,即公元964年,住持僧人还是全彻大师,此次重建主要是创建了斋楼一所。为表彰全彻大师的治寺之功,于北汉天会十年,立了一通石碑,碑文由戎明大师赐紫全微撰写,碑文中叙述了梵宇寺的历史和全彻大师的功绩,在记录和刊刻碑文时,由青莲僧人在座讲授维摩经。
  第六次重建于金代皇统四年,即公元1144年,是谁住持的,修了些什么都没有记载,只知道重建寺院,寺名叫净真寺。资料来源于清顺治《清源县志》。后发了莲公灵碑,这次重建可能就是住持圆        和监寺莲公。
  第七次重建于元代至元十二年,即公元1275年,当时的寺庙名称已改为净真寺,住持僧人为资公和尚,当时除重修全寺外,还创建了僧堂三间,厨房三间,整个寺院焕然一新。此条信息取材于资公和尚灵塔记。
  第八次重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即公无1776年,由善男信女捐资重建,此次经理纠手的就有36人,布施人名单共有496人,由当时的廪膳生员赵万泉撰写碑文,当时寺名又恢复为梵宇寺。此次重修以碑为证,修了天王殿、正佛殿、弥勒殿、伽蓝殿等,中中装修增新超旧,金碧辉煌。
  除上述八重修有记载外,什么时候还重修过,就不知道了。据现在健在的老人们回忆,他们见过的寺庙,有正殿、偏殿、东西殿,有山门、钟鼓楼、照壁、僧院,寺院和门头板上马的《马鬣寺 》,而不是梵宇寺。这很可能在清代或民国期间还重修过,但是没有资料可查了。在光绪《清源乡志》中,对梵宇寺有两记载:一是"净真寺,在白石沟大屋村,金皇统四年建":一是"马鬣寺 ,在马名山内,松柏槎丫满山,为城西胜境"。两寺并存,好象两座寺庙,建在两处。我们考察,实际就是这一座寺庙。《永乐大典》中说:"马鬣寺 ,在县西一十五里白石谷,入中谷二十里山上,今废"。现在,查到的就是这些资料。
  梵宇寺一千多年来,几度兴盛,几度衰落,几次更名,几次重建,他香火常接不断,兴盛时,寺内高僧云集,馨声回荡,经声不断,至今仍知姓名的高僧就有正新大师、怀壁大师、凝之大师、戎明大师、全彻大师、资公大师等,从寺前寺后的两处和尚墓地看,砖灵塔已坍塌无存,石灵塔就有数十座。直到上世成三十年代,寺中仍有三个僧人,大和尚傅海金、三和尚、小和尚,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从清源上龙林山扫荡的日军将三和尚打死了,埋在壕之掌的废砖窖里,大和尚和小和尚逃走了。寺庙也在这个时期毁坏了。
  2001年,清徐县陈盛商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太平先生,为弘扬民族文化,投资1700多万元,又将梵宇寺重修一新。
  首先在湾腰沟掌上砌了石坝,并修了24米高、35米长、4米宽的大型台阶,用石料1450多方,并在踏步两旁和石楼上安装了汉白玉护栏,台阶两侧栽植了珍稀落叶乔木栾权,又称灯笼权,花可提黄色染料,叶可做青色染料,种子可榨油。游人从湾腰沟进来,身临踏步前,向上仰望,如置仙境之中。
  上了多级台阶是一座大照壁,照壁高2.5米,宽5米,用大方砖对角装饰,中间是一个大大的"佛"字,古色古香,挡住了寺院,保护了佛光。
  大照壁两旁是两株千年古槐,树围5米多,高20多米,枝粗叶茂,据传是隋开皇十六年梵宇寺高僧所植,距今已有1500多余年了,是清徐的古槐之最。
  绕过大照壁便看见梵宇寺的山门,门前有一双青石狮,一雄一雌,雄的踩绣球,雌的护少保,姿态雄伟,令人感叹。
  山门为门带殿,门外两边各置一石碑,一为北汉天会石碑,一为清代乾隆石碑,两碑均十分珍贵。山门两旁是钟鼓楼,为仿明清建筑,飞檐挑角,十分美观。山门殿正中为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两旁为哼哈二将护法金刚,这是中国人的叫法,按佛教称呼为护法天神,左边的叫密执金刚,右边的叫那罗延金刚,意为金中最刚,譬喻罕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弥勒的背后为韦驮将军,是保卫寺院的伽蓝。
  正面大殿为大雄宝殿,雄伟而壮严,歇山顶建筑,门前有卷棚与四根廊柱。内塑释迦牟尼药师佛和阿弥佗佛,大佛塑金碧辉煌。大殿两旁有配殿,一为普贤殿,一为文殊殿。
  大殿左面为观间殿,内供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观音菩萨穿着苏式休闲服饰,与其他地方的大不相同,两边站着龙女与散财童子。据天会石碑说,后汉曾建观音殿,北汉又建罗汉堂,内置罗汉十六尊。现将两殿合二为一,罗汉塑了十八尊。据传说,十六罗汉是唐代僧人贯休所梦,他醒来后,将梦中所见画了下来。因此,唐代只有十六罗汉。宋代画家张某绘成了十八罗汉,苏轼为罗汉个个题了赞词,并记其神道感应。一般的观音堂中,十八罗汉是中国塑法,即兴钵罗汉、伏虎罗汉,喜庆罗汉、看门罗汉、长眉罗汉、静坐罗汉、挖耳汉、骑象罗汉、坐鹿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芭蕉罗汉、过江罗汉、布袋罗汉、降龙罗汉、笑狮罗汉。此次却没有塑传说的中国罗汉,而塑成了西方罗汉,名称为梵文。
  大殿右面为地藏王殿,内塑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王。地藏王菩萨与观音菩萨不同,观音是为救度世间众生为主,称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是为度尽六道中所有众生,使他们摆脱轮回之苦。他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被称为"幽明教主"。因此,地藏王菩萨两边坐着十殿阎王,他们就是管轮回之苦的:一殿茶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
  寺院整体结构严谨,五脊六兽,虽小而玲珑剔透,各方面均照顾到了。寺院右面为慈心阁(比丘尼修心处)。寺院的右面为斋楼、龙林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和回廊。斋楼远处看为二层建筑,下面石窖,上面房屋,十分精致,管理处为两排石窖洞,还有三间房屋,院内有花池,栽种着奇花异草。
  寺院建筑的东北部是龙池洞,该洞全由石料建成,是唐代建筑,洞内还有龙池和石龙头,泉水从龙口中流出,常流不息。此水为真正的矿泉水,微量无素锶的含量为平常水的15倍,甘冽异常,清凉绵润,甜美适口,延年延寿。此次整修,泥了窖洞,洞前加了卷棚,洞内塑了龙王、龙母坐像,洞前砌了几组台阶,寺院的西南部建了卫生间,供游人方便。
  整个建筑群,雕梁画栋,蓝瓦灰墙,气势宏伟,气度不凡,是龙林山风景区的重要建筑。

  马鬣寺
  当地老百姓将龙林山叫马鬣寺 。如有人问:"你去哪里呀?"答:"我上马鬣寺 去呀。"是不是将马鬣寺当成山名了?你再看清代举人秦为龙的文章《马鬣寺》,文章开头就说:"马鬣者,西山之别名也。"说的很明白,马鬣就是西山的别名。
  马鬣寺自古就是梵宇寺的俗名,一千多年前的北汉天会石碑和二百三十多年前的清代乾隆石碑都是这么说的,可见这种叫法年代久远了。马鬣寺有三种写法:一是北汉天会石碑中称马猎寺,是狩猎的"猎";二是清乾隆石碑中称马备寺,是省略的"略";三是据现在健在的高寿老人们说,他们亲眼见得寺院门头板上写的是"马鬣寺",是"兽类颈上长毛"的"鬣",如马鬣。三种写法带来的三种说法:一是乾隆石碑中的说法。"口口盖其地实将军大座形,寺正当其寓怀,首忱大河,足盘沟口,如马疏颈然,故谓之马略寺云。"此种说法同文人们的说法是一致的,即此座山形象一匹马,寺正座落在马鬣之处,因此叫马鬣寺,马鬣也是马脖子上的马鬣之处,因此叫马鬃,书写叫"马鬣";二是《清徐地名志》中的说法:境内古迹有马鬣寺,相传汉光武帝刘秀骑马经此地时,曾在那里回过头,故起名"马鬣寺。"就是说,刘秀的马在此处捩脖子看过,因此叫马鬣寺。因为当地俗话,马回头要捩脖子,就成马捩寺了。但没有写在"马捩"、"马略"或"马猎"了;三是当地老百姓传说,唐王李世民曾狩猎于此,因此而叫成"马猎寺",也是一促说法。
  不论怎样的写法,怎样的说法,老百姓是叫马鬣寺,祖祖辈辈就这样叫了,说山也行,说寺也行,反正这里就是马鬣寺。当时的行政当局也是这样称呼。当时的行政区划,是都分制,这一带就叫"白马上都"或"白马一都",这名称中,既包括"白石沟",也包括"马略寺",都包进去了。

 

  文殊石塔
  文殊石塔是龙林山的一大亮点,是珍贵的唐代古建筑,座落在梵宇寺北200米的山坡上,据考证为唐德宗贞元十三年所修,主持大师为凝之高僧,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一十年了。
  石塔坐北向南,塔的基台宽深各11米,呈正方形。塔分上下两层,均为石刻飞檐,高10.7米。塔上雕有佛龛和石刻造象、菊花花纹图案,四周出檐有莲花瓣环绕,整体构思别致,图案优美,造型浑厚古朴。塔内层层由"8"字形铁勾拉,顶部出檐施莲花,宝顶为圆形,四周有人面造象。我们推测,此宝顶为三层人面圆球结构,经千多年的风蚀风化而将上两球丢失了。下层门正面,门楣镌火焰形卷拱,为印度式结构。内塑文殊菩萨坐像,整个造型与五台山佛光寺组织的祖师砖塔极为相似。类属金刚式方形古塔,为典型的中唐作品,北魏遗构。据北汉天会石碑描述,造塔人凝之,身材魁梧,气度不凡,非弥勒降世,即文殊托贤。游历了五岳,来到龙林山,好象回归故里。在龙池内忆及父母兄弟子五常时,在池内映出五台山景钯,变化之间,他想:我们龙林山不异于清凉之境。于是他丢弃俗念,要在此处造文殊石塔一所,以表心迹。他从贞元十一年开始筹化,到贞元十三年开工建设,十个月建成,便在这里矗立起这座雄伟石塔,僧俗之人齐声赞美。
  多年来,由于地基下陷和人为破坏,塔身逐日向东南方倾斜,如不护理,濒临倒塌。1994年,太原市文物局拔款4万元,委托县文管所和碾底乡政府进行修葺。在县文管所所长万青云的支持下,聘请陕西佳县古建二队,对文殊石塔进行落架翻修。在维修前和维修中,县文管所的同志们多次下山,实地发掘,到档案馆查阅资料,均未找到比此石塔更宏大、更古朴、更有历史、更有科学价值的石质古塔资料。我们山西是塔的故乡,全省有古塔600余座,占全国古塔的20%。有     阁式、藏式、密檐式、塔柱式、金刚式五类,材料上又可分砖石、铜、铁、木、玻璃等类,著名的有应县木塔、洪洞飞虹塔、运城关帝庙铁塔、永济普救寺莺莺砖塔、五台塔院寺大白塔、太谷宋代砖白塔等,但还没有像我们龙林山这么大的唐代石塔。听说我们要维修石塔,许多专家、学者慕名而来,察看后均十分惊讶。原太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谷文波说:"在山西,我见过多种名塔,但从来未见过这么雄伟的唐代石塔。"前来维修石塔的工程技术人员说:"我们维修过不少古石塔,见到这么高的唐代石塔还是第一次。""全塔精细坚固,构思造型都非同一般,可以说是三晋第一名塔。"人人见了都竖起大拇指。在维修中严谨地利用石物原件,保持原来的唐代风格,共用了大石360多块,垒了三十二层,原塔是的镇物都放回原处,铁锁也按原样安装,前后用了八个月,完成了维修任务,上级文物管理部门验收,都说质量满好。当地人民群众也都称赞。

  龙池洞
  龙池洞位于梵于寺东北角,此洞虽然不大,也很简单,但它是唐代窑洞,该洞全由石料建成,内有石砌水池和石雕龙头,天然泉水从龙嘴里流入池内,池底有出水口,又流出洞外,因而龙池内常存泉水,不会溢出池外。此种设计,真是古人匠心独具。此泉水,是真正的开然矿泉水,据化验,水中的微量元素锶的含量,为平常水的十五倍,长期饮用,可以延年益寿。泉水的口感很好,可以说是甘冽异常,清凉绵润,甜美适口。此次整修时,重新泥了窑洞,洞外加了卷棚明柱,洞内又塑了龙王、圣母等神像,洞前砌了台阶,硬化了道路,看着美观多了。

  资公塔
  资公塔,亦称石佛殿,建于元代元真元年,即公元1295年。是为纪念资公和尚在梵于寺的功德而修建的,塔为石塔,是少见的一座蒙古包式的建筑物。塔高2.5米,圆形,顶为藻井砌筑,不用梁架,顶周出檐,宝刹为球形,属典型的元代风格。塔内为资公和尚石刻座像,雕刻细腻,栩栩如生。资公的功德见《资公传记》。

  塔林
  每座佛教圣地均有塔林,即僧人圆寂之后后的和尚墓塔。我国有名的塔林为嵩山少林寺塔林。少林寺的塔林,皆为砖砌墓塔,塔体圆形而高大。演《少林寺》电影时,就在其中武打,观众印象较深。
  龙林山梵宇寺的塔林,均为石雕灵塔,高1米多。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灵塔腐蚀风化,有的倒塌,有的面目全非。据当地老乡说,这里的灵塔,唐宋元明的都有,但因风化,有的灵塔字迹难以辨认,有的只见花纹图案,不见文字,能辨认出字体的有三座,一座是宋代灵塔,建于北宋太平天国九年,即公元984年,是谁的灵塔,看不清了,只见经文;一座是金代灵塔,建于金代承安二年或大安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即公元1197年或1210年,因为安前的个别字迹看不清了。有《监寺莲公予修塔铭》,莲公法号法莲,是清徐人,八岁出家,六十多岁逝世,去世后,他的弟子为他建了灵塔;再一座是元代灵塔,建于元代贞元一年,即公元1294年,享年七十三岁。圆寂后得宣色舍利百余粒。他的弟子普讚,普诚等为他建了灵塔,还为他建了资公塔,以示怀念之情。
  现在,塔林中尚存灵塔二十多座。


 

  马跑泉
  马跑泉,亦称马刨泉,位于梵宇寺西北的山坡上,文殊石塔西面,是一泓自然泉水。
  清乾隆举人秦为龙在《马鬣寺》中说:"(文殊)塔旁稍西有泉曰''''马跑''''。"泉漱塔,塔枕石,石旁可容五六人,每风止雨收,爽气袭人,盖胜境也。或曰马跑泉者,前此未有,有神马跑地而忽涌,是以名焉。是说也,相沿虽久,余未信之。
  清光绪《清源乡志》中说:"马跑泉,在白石(龙林)名山巅,泉中接着夏不竭,甘冽异常。俗传五代汉高祖过此,渴无水,有神马跑山上,泉随涌出,故名"。
  当地老百姓传说,唐王李世民曾狩猎于此,渴无水,马刨地而泉水涌出,故称马刨神泉。
  几种说法均为神话,不过此水长年不竭是真的。此次修建龙林山风景区,在泉旁安装了一匹白玉马,十分精美。马高1.8米,长2.7米,前蹄刨地,垂首饮水。此景可使游人进入美丽的神奇意境之中,是美的享受。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版权所有 © 1997-2009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九寨沟旅游网) 邮编:610031
  电话: 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B AAAAAAAC  传真: AAAAAAAAAAC
  蜀ICP备05002088号
免责声明:本页部份数据由网友上传和热门链接自动获取生成,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如果您认为有不详之处,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公司联系,我们将进行相应处理。
本网站由 成都汉讯科技 提供WAPRSS技术支持与维护软件开发
友情链接:台湾旅游 九寨沟 峨眉山旅游 成都旅行社 青城山旅游 都江堰旅游 四川现代艺术学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