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之前,搜罗了家中的糖和巧克力装了一塑料袋,想作为对藏民小孩让我拍照的奖励。可没想到转了这一圈,我竟将它原封不动的带回来了——我实在不忍将糖送出去。
从我们的车驶出拉萨开始,只要一停车,就会有孩子们狂奔而来,他们不是来好奇围观的,而是来讨东西。虽然许多小孩不会讲汉话,但却会哈罗哈罗的叫,然后就伸出手来。开始旅友们还拿出铅笔本子来送,后来一看不行,给了一个上来一群,搞的你难以脱身。后来就索性不给了。孩子们见要不着,才散去。司机米玛也看不惯,常帮着哄走孩子们。他说其实这些孩子不一定是家里穷,有的富庶地方的孩子也照样伸手讨东西,好象已成了一种习惯。伙伴在和孩子们交谈后认为,孩子们有时只是为了好玩。可我看着孩子们黑黑脏脏的小脸,就再也不想把糖拿出来了,我怕那会助长他们讨东西的习惯。我更不能为了拍一张所谓逼真的照片而拿糖去施舍,孩子们都是我的同胞啊,我爱他们!
在冈巴拉山口,旅友在给一个十四五岁的藏族少女拍完照后,这个会说汉话的女孩问女旅友:家中有几个小孩,好养吗?旅友有点奇怪,回答了她,没想到女孩突然冒出一句:“阿姨,你能不能把我带走?”旅友一时竟无言以对!一个已经懂事了的少女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提出这样的请求,说明她对外面的精彩世界已经向往到了什么程度!或许她很清楚:假如自己不出去,等待着自己的将是什么样的一生;或许她不清楚:即使她出去了,外面的世界也会很无奈。可是比起她那些安于现状的长辈祖辈们,她毕竟是进了一大步——至少,她已经认识到,山那边那个文明开放的世界是值得自己去想往和追求的。
我们的司机才23岁,还是个大男孩。初中二年级就掇学考了驾照,开始了漫漫旅途的司机生涯。近十年了,也是个老司机了,阿里新藏线珠峰经常跑。每年4月到11月的旅游旺季,经常没有休息日,常常是今天刚回到拉萨,明天又要带游客远走。一个人驾车在颠簸狭窄的土路上行驶,一天往往要开十个小时,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一个月工资才一千元,这在西藏还是不错的。他有个在西藏大学外语系读书的妹妹,每年学费万把元还要他供给。旅游淡季的半年里,没有游客来,老板就不发工资,我们问他这段时间干什么?他说保养车辆,另外,还要读书!“噢,读什么?”“读英语。”我们惊讶之余更感高兴:好小伙子!知道只有读书学习才能使自己过的更好,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艰辛的生活和大量游客的接触,使他有了自觉学习的意识。一个人有了这点意识,他就有希望;一个民族有了这样的年轻人,这个民族才会有希望!我从心底里祝福他——我们亲爱的藏族小兄弟!
假如再去西藏,我不会再带糖或铅笔,食品和工具不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我会到书店去为孩子们挑些连环画小人书,安徒生童话科幻故事都可以,美美的画面,不多的文字,让孩子们为书所吸引,想弄清楚书中说的是什么。或许他们中有人会因此喜欢上书,或许有的孩子会因这书而发出“我要读书”的呼喊,或许有的孩子会因这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真能这样,我心甚喜,我心甚慰!
格里拉
作者:gelila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