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忍不住自己“自由散漫”的本性,在一次公务访问上海之后的10天之内,第二次又走进了这个给人太多想象余地和空间的地方。事先的确是看了不少书和网站,风花雪月的,绮丽多变的,实际的虚无的,30年代的,00年代的,渐渐交织在头脑里,组成了纷纷的图画。
只有三天的时间,而且是“五一”的假期,只对淮海路、南京路、外滩、豫园、城隍庙、新天地有大概的概念,趁一头扎进刹那间又回来的记忆还在新鲜,就把它们放在纸上,渐渐清晰着浮光掠影的印象。
住在体育馆附近。从体育馆上了一个汽车,就到淮海路。开始没有什么感觉,千篇一律的城市。后来车开始在变窄但是两边是梧桐树的路中穿梭,路旁的花园洋房还有栅栏里的草地在嫩得深绿的树叶后面显得很是雅致和幽静,心想当年的房子和树,哪个先有的呢?房子各个风格都有,树却是一种的梧桐。后来转过一个街角,发现一个铜像,突然就想起陈丹燕说过他,是普希金,这是岳阳路的街心花园。
淮海路够长的,五、六、七、八层的大商场密度恐怕是全中国最高的,看了一会儿就有些腻,东西和北京没什么差别。好玩的是一个卖珠宝首饰的店请一个真小姐坐在橱窗里展示各种首饰,换着各种姿势,还有个婚纱照相请了黑的白的洋人站或坐排了一排,着中国唐装,也是在大玻璃后面,尤其是黑小子还在扭着非洲的节奏的舞。大红的绸子大褂配黑皮肤和白牙齿,很是特别。然后就开始在和淮海路垂直或平行的路上乱走,陕西南路、茂名南路、雁荡路、皋兰路之类的,总能不经意地发现某个名人若干年前在上海的住处,比如林风眠,比如张学良,比如郭沫若,再比如,上海别墅。
外滩的人不出意料地多,取景框中总有不相干的人!看看不远处的和平饭店顶层,灵机一动,进到和平问服务生“电梯在哪儿?”一转眼就到了顶层,上台阶穿走廊到了屋顶的平台,绿的尖顶就在旁边。恨不得搬把椅子,就这么看着江的两岸,思想在不知道的地方穿梭。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感觉到底不和别处一样。这里的照片,成为了上海之行的“作品”。出来之后沿着“万国建筑博览”往外白渡桥的方向,进了一个工商银行,豪华得让人半天才呼吸出来!高的厅,大理石柱子,拱型的天花板,光亮的地面,想必都是许多年之前的原样。哎呀哎呀,真豪华!
都知道上海的本地逛街是不去南京路的,可是终于想看看入夜后霓虹灯重重叠叠的壮观。就把它放在了外滩的“然后”。天一点点暗下来,果然这个“中华第一”的街也亮起来,霓虹灯的密度大大超出想象,明明灭灭,始终热闹。不知是多年以来一直这样,也不知若干年后是否越发灿烂?别的,就忽略过去了。
新天地是个东风西风转着吹的地方,很别致。房子虽说是新翻旧,可依稀能想到几十年前的细节。里面的东西中西交汇,混合着。并不急在哪儿坐下叫点什么东西,先冲进透明思考,看青蛙水龙头和荷叶水盆。果然爽凉。让你的心在流水声中感觉到离自己很远的声音和气味。不知道身后是万丈红尘,花花世界。
对于上海的印象大概如此,既中又西,精致前卫。配上阴天或者小雨,还有法国梧桐的浓绿,就是属于“别致”的那一半上海。
作者:lllyyy